從居所前往學校途中,京都日常

與今出川通不過幾步之遙的吉田山道,
卻完全是另一個世界,
看不到遊客的蹤跡。平常我最常走這裡。
京都的「外」與「內」很分明,
世界文化遺產、寺廟神社、町家老街、祇園燈火、白川流水、鴨川川床,
都收拾得很妥帖,
是專門給遊客欣賞享用的「外」。


文、圖、攝影/蘇枕書

寂靜途中,常常有貓。

上學有兩條路,今出川通和吉田山中的小道,都會經過今出川通與白川通交匯的十字路口。那附近,有銀行、耳鼻喉科醫院、夜裡 11 點才關門的舊書店銀林堂、超市大國屋。從哲學之道來的疏水道一路向西延伸。白川通西側有一座淨土橋。每週四,橋上會來一位磨刀的老師傅,不論廚房用刀還是剪刀,都可以磨。家裡幾把刀都已不如昔日鋒利,早想拿出來磨,但每次出門都想不起來,等看到小攤兒,又懶得再折回去取。此外,還有裝滿蔬菜水果的小卡車,價廉物美,有的是剛從郊外採來的,極受主婦歡迎,一上午就賣完了。有賣蕨根粉的小攤兒,在夏天我很愛吃,撒滿黃豆粉,甜甜的涼涼的。3 月末 4 月初,有賣筍的攤兒,夫婦兩人帶來當日清晨剛從郊外挖的筍,一籃一籃擺著,比超市裡便宜許多,還帶著新鮮的泥土。邊上臨時搭起的大鍋裡,熱氣騰騰地煮著筍。要讚美禾本科的植物呀,它們給人類提供賴以生存的食糧,又賜予人竹子這樣美好的植物。煮好的筍,齊齊排在籃子裡,十分香甜,過路的人沒有不停下來的。也有真空包裝好的煮筍,稍貴一些,提供給遊客當作禮品。還有一位定期把自己培育的盆栽搬來賣的女子,品種比一般花房更偏,不是大眾花木,多有野樹野草,情致盎然。不過這些植物適於造園,盆栽養育則很困難。我沒有院子,雖然對那婀娜款擺的山藤渴慕不已,但還是理智地收住了欲望。

淨土寺橋頭賣蕨根粉的小攤。

大國屋是我最依賴的超市,夜裡兩點才關門。雖然此處定價略高於附近幾家超市,但蔬果品類豐富,貨物齊全,店堂明亮,還有一家附屬的花房。深夜趨光而至,令我多次感恩過它的存在。大國屋有積分卡,如果不要塑膠袋,就可以在卡上蓋個小章,集滿一張,能抵 1 百日元。有老人每次只買一小件東西,然後蓋一個章,一天來好幾回,也是為了跟收銀的青年多聊幾句天。有位老僧人,時常深夜來買菜,緇衣不染塵埃,很好看。有時我忍不住看他買了什麼,無非是帶著葉子的大白蘿蔔、整塊豆腐、布丁、優酪乳、蕎麥麵之類。超市門前定期有小攤,週二賣毛巾和襪子,週三是鐵板炒麵,週六是章魚燒,週日是咖啡,或者炸雞塊。大國屋街對面有家銀林堂,賣雜誌、舊書、漫畫、文具,還有影印機。這家小店開了 60 多年,好書不多,都是常見的文庫本、趣味書、小說集,文具也很陳舊,雜誌品種倒不少,有時我會忍不住買本女性雜誌,不過是為了裡面布包之類的贈品。有一回,偶然讀到導師多年前留在網上的日記,說自己出發去機場前,路過銀林堂,隨便買了本打發時間的小書,遂對這裡又多了一分親切。不過今春以來,銀林堂因經營之困,店面縮小了一半。很多久無人問津的書,以更低價裝在紙箱內,每日擺在外面。偶爾路過,很想挑幾本,但實在挑不出來,只好作罷。

今出川通兩邊有許多不錯的小店,拉麵店ますたに、服裝店、善行堂、竹岡書店、蛋糕房 second house、小花屋、炸豬排特別美味的「查理的夢飛行」、天下一品、貓咖啡館,還有好幾家居酒屋,以及一家歷史悠久的私設圖書館。

大國屋附近臨時擺出的蔬菜攤。

ますたに是京都歷史第二悠久的拉麵店。剛來時,鄰居姊姊曾在那裡打工,力薦我去吃。嘗了一回,並不覺得有多特別,只是覺得很鹹。不料,吃到第 2 回、第 3 回,就對那味道念念不忘。一段時間不吃,便非常想念。也學鄰居姊姊,加很多辣椒粉、胡椒粉、醋。不過,我一般不會帶初來乍到的朋友去這家,除非對方要在這裡長待。有些滋味,要長時間相處才能動心。有位學長被我誘惑了來這裡吃,第 1 回也說鹹,第 2 回說還不錯。後來,他成了最熱心慫恿我們去的人。ますたに的本店在疏水道旁,常年客滿,還有許多人排隊等待。離此不遠,隔一條街的白川通旁,還有一家分店,開到夜裡 11 點。冬夜,各處都閉門,人們很難抵擋住這裡溫暖的燈火。

那家服裝店,價格親民,品位不低,風格比森林系洋氣簡潔,略有學院風,是店長精心挑選出來的。店長是土生土長的京都姑娘,性格非常開朗,說話都是「しはる」體(京都式的敬語),嗲且軟。眼光也犀利,第 2 次去就指出:「你平常都穿無印良品風格吧?黑、白、深藍,對不對?偶爾也可以有點亮色哦,朱色啦,鵝黃啦,抹茶綠啦。」有段時間,我搬到北白川附近,大約一年多不曾去過。又搬到附近時,發現小店略挪了地方,店裡人也換了。不過,很快又在店裡看到她,她也極驚喜:「你還在這裡嗎?還沒畢業?」原來前段時間她剛生下女兒,還給我看女兒的照片:「健壯極了,一天到晚哇哇哇哭。我生孩子倒不辛苦,照顧她就太累啦!不過做了媽媽,還是很有成就感。」我經常感冒,她也能看出來:「你應該運動!」「我有運動,會去爬山。」「爬山?什麼山?」「大文字山。」她瞪大眼睛:「好厲害!我也只爬過一次,是本科快畢業的時候,和同學一起爬夜山,嚇死了,累得快死了。」我就笑。她說:「除了運動,你還要多吃好吃的!」

上學途中的私設圖書館。

與今出川通不過幾步之遙的吉田山道,卻完全是另一個世界,看不到遊客的蹤跡。平常我最常走這裡。京都的「外」與「內」很分明,世界文化遺產、寺廟神社、町家老街、祇園燈火、白川流水、鴨川川床,都收拾得很妥帖,是專門給遊客欣賞享用的「外」。那麼多構圖、設色經典的古都照片,給人們灌輸了強烈的「京都印象」,見到實景,也留張照片,就很開心。而本地人日常生活的小街、普通超市、幽深的後院,就是遊客不感興趣的、本地人不輕易示人的「內」。這些地方沒有濃鬱的「京都色彩」,日本任何一個小城都可能有這幅圖景,因此失去了展示的意義。而居住在這裡的人,似乎對遊客熱衷的古跡或美景也興趣索然。外來的人以「我去過某某地」為榮,這個「某某地」,必然是京都最出名的景點。而真正的京都人,或許以淡淡的一句「我連某某地都沒去過呢」表達自己長居於此的身分,和自家風景被遊客打擾的遺憾,以及家門口的風景屬於我、不必特意去看的矜持。

半山腰就是朋友書店,距此不遠的「神樂岡町八號」即是王國維昔日居住過的地方,只是舊跡早已無存。朋友書店是京都為數不多的專營中國文史類圖書的書店,與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淵源頗深,關係很好。店裡人定期將書籍目錄送到各研究室,凡遇文史類學會,也會在會場外設置專櫃。這也是我去得最多的書店,只要路過,沒有不進去的。店主很會做生意,定價恰到好處,絕不離譜,也絕不給占便宜的機會。每次買完書,他都恭敬地送我到門口,鞠躬不迭。路上遇見,他也會滿臉笑容地打招呼。有時放學早,晚上決心不在研究室遷延,就會趁太陽未落山時回家,順道去朋友書店消磨一會兒時光。買了書回家,迎面就是大文字山。走著走著,山頭被周圍的屋舍遮擋。走到銀閣寺町,「大」字又漸漸顯露。久居京都的人,在山的懷抱裡,是很捨不得離開的。

半山腰的朋友書店,店名為神田喜一郎所書。

下山後,有一座陳舊的鳥居,通往吉田神社本殿。每到夜裡,鳥居外的空地就會開來一輛麵包車,搭出一個大排檔,風雨無阻。經營者是一家三口,似乎是韓國人,因為在這裡能喝到很好的韓國米酒。深夜,紅色油布帳篷內油煙滾滾,笑語不斷,在闃寂街景的映襯下,格外誘人。烤雞翅和關東煮都很美味。大概從夜裡八點開始營業,一直到凌晨兩點。

不遠處是關西地圖中心,專賣地圖,常有人進來問路。年末,店家會在門口放一箱捲好的日本地圖和世界地圖,可免費拿走。這家店是家族經營的,一家人的京都腔都非常重。

京大農學部附近是知恩寺,百萬遍的地名就來自該寺僧人曾念佛百萬遍而驅走疫病的傳說。知恩寺與附近居民、學生的關係很密切,姿態也溫和。每月 15 日,寺內便舉辦熱鬧的手工市,吸引全國各地的手工職人來擺攤。同日,大殿內有寫經會,還有任何人都可參加的轉大念珠念佛會。一大群人圍坐殿內,一齊轉動一串一千零八十顆的念珠,齊頌「南無阿彌陀佛」。每年 10 月末 11 月初,有盛大的秋之古本祭(秋季二手書市),是京都書蟲的天堂。

知恩寺的手工市集。

距知恩寺不遠處,曾有一家中文出版社,第一代主人是瀋陽人,很早來日。在版權法執行尚不嚴格的年代,中文出版社翻印了海內外大量的圖書,對京大主修中國文史的師生來說實為嘉惠。據說,只要某老師發現某書很好,值得影印,中文出版社便可在一週之內印出一批。後來,出版社幾經變動,又由於種種原因,於 2010 年關門,只有招牌還掛在私宅門口,以紀念這段往事。2009 年秋,店內圖書全面打折。可惜那時我初來乍到,不明就裡,也沒有多買。

平常大部分時間我都待在學校,很喜歡這裡平靜的生活,也很愛待在研究室。有時見外面天朗氣清,也蠢蠢欲動,想出去轉轉,但終究哪裡都沒去,因為在學校裡散步已經很滿足了。

延伸閱讀:


 

(本文節錄自《有鹿來:京都的日常》〈上學徒中〉一文, 蘇枕書 著,有鹿文化出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