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京都,夏天要吃什麼甜點?

日本作家柏井壽認為京都人重視尾聲,
對世事無常的唏噓相當有感,
「比起盛開的花朵,
我們更心疼逐漸凋謝的片片花瓣。」
連食材的時令,也講究「尾聲」優於「初始」。

夏天有牛郎織女一年一會的七夕,
松屋藤兵衛的珠玉織姬,
是與這個浪漫節日畫上等號的京都和菓子。

來看看《一個人的京都——夏季遊》中柏井壽推薦的夏日京都點心,還有哪些?


文/柏井壽;譯/馮鈺婷

松屋藤兵衛:珠玉織姬

多麼美的和菓子啊!我每次看到「珠玉織姬」都這麼想。

抓起菓子讓它在掌上滾動,顏色漂亮、形狀可愛、大小適中,而且味道也很可口。很多人都買來當作七夕禮物。

七夕的日語漢字又寫作「棚機」(tanabata),是個與織布有關的節日。相傳七夕夜空中的織姬(織女)星原是天帝的女兒,天生擅長織布。然而她邂逅夏彥(牛郎)後便忙著談情說愛,荒廢了織布的工作。天帝一怒之下,強迫他們一年僅能相會一次。

「珠玉織姬」彷彿阻隔兩人的銀河一般。這美麗精緻的和菓子出自老字號和菓子店「松屋藤兵衛」,這間店鄰近織布聲不絕於耳的西陣,而且旁邊就是大德寺。將糖蜜固定成圓形後,使其表面沾滿砂糖,最後呈現高貴而繽紛的色彩。

「希望每年這天都能放晴,讓他們在天上團聚。」你的情人邊說邊露出欣羨的眼神,那眼神如此可愛,令你不禁拉起對方的手,輕輕將菓子放在對方掌心,兩人繼續並肩仰望七夕的夜空。

松屋藤兵衛附近有一處「織姬社」,祭祀的是紡織之祖栲幡千千姫命。這位神明既是織女的老師,也守護著以紡織聞名的西陣,備受當地人愛戴。據說德川第五代將軍綱吉之母桂昌院,也曾為建造這座神社投注心力。桂昌院別名為「玉」。珠玉織姬這個名字,同時具有紡織、織女、桂昌院等多種意象,充滿了老闆的巧思。

松屋藤兵衛就在以枯山水聞名的大德寺龍源院附近。(圖:By KishujiRapid (Own work) CC BY-SA 4.0, via Wikimedia Commons


鍵善良房:葛切

小時候去祇園最開心的就是能上「鍵善良房本店」的二樓吃「葛切」註1。當時店裡用以盛裝葛切的容器,是漆藝家黑田辰秋的作品。該種多層容器稱為「信玄便當」,容器表面以貝殼鑲嵌出精緻的花紋。

店家改建後,用餐地點也從二樓移到了一樓內側。

黑田受封為日本國寶藝術家後,店家當然無法繼續使用他的作品,現已改用抹茶般的鮮綠色漆器盛裝葛切。店內風格雖然有些變化,但是黑田創作的韓國李朝風格的家具依然置於店內,清淡的葛切配上甘甜的糖蜜,那股冰涼口感也和往昔相同。

透明的葛切滑入喉嚨時彷彿甘露一般,為祇園的夏天帶來涼意。

光看就清涼起來的葛切。(圖:By 来自Gion, Higashiyama, Kyoto的yajico (Flickr) CC BY 2.0, via Wikimedia Commons

註1:葛切(くずきり),點心名,將葛粉溶於水,加熱使之凝固後切成細絲冰鎮,再沾取糖蜜食用。


出町雙葉:水無月

出町桝形一帶過去並不屬於京都城內。連接京都與若狹(福井縣西南部)的「鯖街道」以此地為終點,這裡因而成為雅俗交會之地,許多京都人與若狹人往來其中。或許因為有這層背景,出町桝形商店街才會出產這麼多獨特的美食。「出町雙葉」(出町ふたば)的「水無月」便是其中之一。

「出町雙葉」以樸素的和菓子「豆餅」聞名,它讓討厭排隊的京都人甘願排隊。不過,夏日裡最應一嚐的還是季節限定的「水無月」,一般習慣在 6 月 30 日食用。可能會有人覺得,在特定的時間吃特定的食物很麻煩,但實行起來其實還滿輕鬆的。

三角形的外郎註2上放著紅豆粒,共有白、黑、綠等不同口味,胃口好的人可以一次吃三個。古代的庶民很難嚐到冰窖中貯藏的冰塊,因此用外型相似的水無月代替。從和菓子中也能看出京都人的巧思。

註2:和菓子名,在米粉等穀粉中加入砂糖和水攪拌後,倒入容器蒸煮而成,外型與羊羹相似。

出町雙葉的豆福。By Kykk wiki (Own work) [CC0], via Wikimedia Commons


Cricket :葡萄柚果凍

早在西點還沒這麼流行的時候,京都就有不輸和菓子的西點,「Cricket」的「葡萄柚果凍」就是其中的代表。這間店位於西大路通上,對面是每到櫻花季就會充滿人潮的平野神社。這種點心口感清爽,吸引京都人再三前來。

果凍和寒天不同,寒天是和菓子,果凍則是西點。不過京都人對葡萄柚果凍的支持可不會因為這點而動搖,我們反而熱愛這種清爽而單純的滋味。一個六百五十日圓,價格適中。有些店家將稀有的夏蜜柑做成寒天,一個就要價一千數百日圓,一點也無法達到輕鬆消暑的效果。唯有揮金如土的名流,才會爭相購買老字號和菓子店的昂貴寒天。大部分的京都人終究只是「平民」。

寒天是和菓子,果凍是西點,兩箱一比的價差,畢竟親民的還是果凍。(圖:摘自 Criket 官網


紫野源水:涼一滴

羊羹可謂和菓子之王,但我已經很久沒吃羊羹了。小時候看到厚片的羊羹,眼裡總會充滿期待,然而現在只覺得腹脹胸悶,可能是因為上了年紀的緣故吧。若以牛肉來比喻,羊羹與霜降牛肉較為相似,濃厚的口感僅可淺嚐,吃多了很快就會膩。水羊羹則像不含脂肪的瘦肉,讓人吃得一口接一口。在竹皮的包裹下蒸製而成的「丁稚羊羹」也是如此。

「紫野源水」的「涼一滴」裝在充滿涼意的白瓷器內,拿起那冰鎮過的容器便覺得沁涼無比,舀起甜而不膩的水羊羹一口吃下,彷彿有股涼風拂過口中。

除紅豆口味外,芝麻口味也很可口,一下子就能吃完兩個。

吃完後容器還可留下來當作茶杯或酒杯使用。

無論是它的名字、大小、滋味,都是京都夏日的象徵。

涼一滴原來是這麼晶瑩剔透的感覺。編按:圖為黑白照片,就怕放了真實色彩的,讀者會把持不住。(笑)(圖:《一個人的京都——夏季遊》時報出版提供。)

延伸閱讀:


 

本文摘自《一個人的京都:夏季遊》,柏井壽 著,馮鈺婷 譯,時報出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