京燒,與生活中的料理與季節

只有善於感受四季之美的京都人,
才能創造有自然氣場的京燒。
在《色繪古都:京都陶瓷漫步》中,
京都的色繪、料理、季節更迭——
作者告訴我們京都的四季面貌為何。


文、圖/陳彥璋

「工欲善其事、必先利其器」,用心從事吃喝玩樂者,首要任務在於勤奮研習京燒陶瓷,然後學會在京都交朋友吃料理,才能如魚得水,所以,請從陶瓷器來打開廣博視野,成為愛自然的有心人,方能弘道於飲食起居。

京都自古即是物產豐饒與匯聚處所,從丹波盛產黑豆、紅豆、栗子等五穀雜糧可知一二,加上乾濕變化與節氣運行,溫差和風土讓物產豐滿、結實甘甜,古時連結兵庫成為關西糧倉大宗,正因環境和收成有著極大的呼應,京都人務期景仰天地與弘揚傳承,復興文藝、不遺餘力。

所以惜材愛物的京都料理人,多半精通陶瓷工藝,因而普遍內化了「喜心、老心、大心」註1為飲食生活的座右銘,落實在日常生活中,奠定京燒與料理的一體兩面。

註1:喜心、老心、大心:歡喜愉悅之心乃是喜心,專業成熟之心稱為老心,包容含藏之心可謂大心,原本是以這樣的心境來製作料理,延伸至精進工藝美術的事業,期許利樂有情,饒益大眾,同時承接天地自然傳統的表現。

帶山與兵衛的作品,學習了湖東燒的技術,以精細的筆法模擬出自然景致,可看出用筆快速落筆繁密,寫意但是準確地暈染將鳥兒的毛色生動表現。胎土白中泛牙色,溫順的地色配合清澈規律的開片,是京都陶瓷器的專屬元素。

隨四季更迭的京燒,春夏秋冬的色繪有什麼不同呢?

自然的氣場循環,四時季節絕對是首要的變因,春、夏、秋、冬隨著土地的復蘇、活躍與沉睡交替,萬物也依此天道循環生息,作為正統的京都在地人,並非多愁善感,而是對此變幻的敏感度必得異於常人,堪稱直觀與禪心。

新春雪融萬物初生,自然景致以椿花、牡丹、桃花、櫻花作為裝飾主體,居家環境配合一派春風好色,陶瓷器中濃淡精緻的配色,必須以缽或碗來感染春色般的料理,以嫩芽鮮葉為主,如嫩筍、菠菜、豆芽等等,說明養生之道在於春。

生機盎然的薰夏,日照與水氣均充足,正是瓜果生長豐穫時,炎陽明光下瓜漿果汁消暑散熱,因此清亮鮮明的調性便成為七、八月的古都旬彩,往往配搭輕而薄的盤面,或者是幾何象徵的陶瓷盛皿,讓常見的蔬食像是茄子、黃瓜、冬瓜,乃至烤魚或香魚徜徉在器物間,讓老饕們輕易地就能辨識在地旨味。

以代表福氣的茄子作為主題,作為京都料理一直都有其重要地位,五件組分別相對應生長的茄子數量,象徵了五福臨門,結合了民間文化與逗趣繪畫的通俗而雅緻作品。

稻梗繪畫與米穀器型的寫意率性,顯現秋收季節與民以食為天的主調,器物與食物向來是無法分割的意象表現,拙樸色灰的胎土增添了鄉野閒逸的氛圍。

白瓷光潔泛著玉石質感。須田菁華以青花表現出蔬菜亭立舒展的姿態,譬如書畫的「墨分五彩」,白菜的枝梗伸展昂然,筆觸濃淡有序,植物的清脆與土地的肥沃,似乎可以感受到料理後入口的爽脆,將春天的時序帶出來,加上凌空飛鳥,是一幅直白揭示開春美好喜悅的畫作。

悄然而至,所謂的食色之秋真正是食慾知秋,金黃豐收的氣氛往往讓人食指大動,此時的食材已然吸收富饒地氣,與肅冷氣溫產生衝擊後,更加增添厚實滋味。以根莖菇類為主要食材,像是芋頭、蘿蔔、松茸、栗子等,滋味豐滿深厚,配合穩重土料的京燒,食材尊貴無比,此時尋訪古都,最是值回票價。

最後,冬天降霜與雪而萬物休靜,在一片冷冽瑞白之中,為了祛寒暖身,筆者印象中常以色料華麗而濃厚的大盤與方皿來表現食物,因此不常見的金銀陶瓷器紛紛現身,營造出視覺上的繽紛富麗。此時的蔬食以蕪菁、大根、南瓜等作為主要的補氣主食,飽含富足的熟食和調味奧祕的高湯,驅逐寒氣,也為迎接新的一年帶來開創的意象。

總之,京燒色繪的孕育,早已融入配合了京野菜與旬食材,興盛於京料理之中,真正是修心與精進之道。所以,陶瓷器皿不同的釉料呈現和燒製方式,確實是為了搭配不同的料理或點心,將盛器與旬食做出夢幻搭配,這是要用一輩子不斷的學習和養生的課題,更是京都人分享給大夥的自然氣場。

年初的櫻花也是京都人深刻的風景,帶著粉霧顆粒的橘褐胎土有溫順的土壤氣息,乳白的櫻花花瓣寫意描繪,搖曳生姿,映襯著背景而呈現粉紅的淡彩,金泥將花蕊葉脈點描仔細,春日的舒適時光展現眼前。

京都的點心用不同的風土物產搭配,經過細磨、揉捏、醃漬等等步驟,加上多種食材互相組合,營造出豐富的時節與氛圍變化。

「京」的奧義——料理、點心和食器都超講究

季節的食材和氛圍的結合正可說明器物與食材的呼應關係,而京燒的陶瓷器傳統,也徹底地發展出四類性向風格,與飲食遨遊四海的風情匹配。

首先,野野村仁清的俊逸風格恰合於精進料理註2的自強不息,真心相映成趣而做出活潑搭配,仁清酷愛輕薄胎體和樸實雅緻的彩繪,恰與重視溫度與水質的豆類或鮮嫩菜蔬關係緊密。

註2:精進料理:有鑑於佛門教戒律儀均以人禁止殺生殘害,而中國佛教也從梁武帝以來,便已規定出家的僧人必須以素食為主的基礎飲食觀點,嚴格禁止食用肉類葷食與腥羶類的植物。日本與韓國多半延續此中國佛教的齋戒風格,鼓勵採用素食為主的餐飲,必須注重「調和鼎鼐」,是依據不同季節來善用當時的食材搭配,這便是精進料理的精神與原則之所本;鎌倉時代,由於禪宗的渡海與傳入,促成精進料理的方向與發展,趨於完整。

再者,尾形乾山獨特強勁的神隱魅力,也成為京懷石中專屬的盛物,直心書法在器皿,指陳美味入人心,品嘗過後必定難忘,演繹旬食成為一種人文思想,營造出水文地利的和歌,醞釀好滋味而誕生飲食樂利的未來;大地厚載萬物,懂吃的養生家當法坤地柔順,善養脾胃。

又者外來風格,帶有神話意涵與豐富想像的薩摩燒,色彩繽紛適合盛裝冷蔬或點心,不論是和洋果子都帶著美好與溫馨,兩兩撞擊出繽紛絢爛的視覺饗宴,同時也滿足了舌尖細膩的味蕾,或是點心的甜蜜感受,愛戀點心的朋友絕難忘懷。

最後回歸正統,作為王朝經典器物的古清水,則是與京料理相生的殿上產物,以禮制作為飲食思想的深度意念,中節中庸的器具、質精味妙的料理、相得益彰中豐盈卻節制,食物補充能量,卻不鋪張浪費,治理天下的洪範誥命,精準微觀在食與器中,調和鼎鼐可見一般。此四者約略說明:吃喝養身之中冀能寓教於樂,最是得宜。

據此,筆者要言:「不通京燒便不懂旬食或割烹諸旨味,不用色繪便不知果子或點心之純味」,熟知風土地理與氣候變幻的京都人,除了料理,對於點心一樣分工精通,加上用色繪器物裝盛點心頗能激勵五感,方能無懼地冠上「京」(Miyako)一字。

豪放大氣的潑灑筆畫,石綠與鈷藍呈現出夏日荷葉湖光,和留白面積呼應而開懷舒暢,以璀璨金泥塗繪出陽光照耀,再剔出細節紋路,帶有意境與童趣,是單一而訂製的佳作。

曾經遊學英國並且研究威廉・莫里斯(William Morris)的陶瓷藝師富本憲吉,便是隱逸在京都生活與創作的一例。他身為「平安殿」這間京老舖點心店的忠實顧客,建議店家以細緻的京燒來配搭老實的點心,賞心而悅目。

富本老師的作品企圖呈現植物數理與幾何的風貌,擅長金銀彩色繪塗裝,結合花草的自然綽約,抽象化了傳統的紋飾,融合俊逸的框架和流暢的姿態,再再體現著色繪裡真善美的活躍生機,他奔放鮮豔的釉彩與寫意大方的筆觸,滿載能量,襯襯托出點心的快樂無價。甜點與陶瓷器各自表述樸趣的地力,豐潤人們對飲食的感受與器物的感官,色彩釉料的美妙必然呼應和洋果子的鮮活,誠所謂「風花雪月」是也。

富本憲吉老師多以自然的植物風景作為創作紋飾,以連續的圖案表現,規矩的排列組合之中又帶著生命活力,常見的有四瓣花、蕨類等。

果子與陶瓷器的風花雪月

值得一提的是,一路漫步逛街至清水寺的遊客,不妨尋訪近藤悠三紀念館。近藤悠三應當是京燒中融合民家富庶生活的最佳代表之一,以強健有力的寫意線條勾勒圖面,配合飽滿光潔的瓷胎器型;結合厚實的金泥塗繪,充實的質感震撼人心有如魏碑書法,卻又不讓人覺得矯情奢華而能抑制著貴族氣焰,真正是「大逸隱於市」的道地京都人!

近藤悠三先生也熱愛果子與點心,與鍵善良房註3有不解之緣,點心的美好成就陶瓷器的創作,這種顯露穩定和諧的境界與安康滿足的自然氣場,可說是直言無諱的吃巧不吃飽;圓熟物象並且質精高潔,甜點如此,京燒亦然。

註3:鍵善良房創業於江戸享保年間(1716-1735),在京都祇園的一角開始製作京菓子,由於祇園這個地點,販售對象從一般的客人、茶人、僧侶、出入茶屋與料亭的文人墨客與紳士們,更特別受到女性們的喜愛;「鍵善」的菓子至今依然承襲當日的風味、吟味之素材以及代代相傳的製法,注重職人的手感製作,日日用心如一,方得「鍵善之味」。特別推薦的甜點是「葛切」。

從江戶時期便經營至今的鍵善良房,是京都著名的老果子舖,一入位於祇園的本店立即可以感受到歷史的痕跡,櫃台上掛有一幅裝裱字寫著:「茶前酒後不可無」,也是京都人與京果子之間連結的最好註解。鍵善良房門前以六角燈籠的形式掛著招牌,上面寫著「菊壽糖」,只要入內用餐喝茶,必定會送上這最具代表性的小甜點,小巧的菊花以精選的糖粉壓成,花瓣片片可見,實現吃點心以養身的願景,也是鍵善良房的初衷。


 

本文摘自《色繪古都:京都陶瓷漫步》, 陳彥璋著,典藏藝術家庭出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