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叔一人旅之名古屋鐵道,Brutus 與 Airbnb

好一陣子沒有進行
「大叔一人旅」
這次隨興利用兩天兩夜
只帶著隨身物品
搭上廉航直飛名古屋
隨手記下旅途中的心得
以及一些關於觀光發展的思考


名古屋鐵道與軌道觀光

自從三月去了一趟廣島,以及到香港演講兩天之後,基本沒離開過台灣。在台灣各地奔走久了,努力久了,還是難免累積不少挫折感,所以一定要來日本走走,吸收一些正能量。雖說過去一兩年來日本的次數也沒少過,但仔細回想起來,幾乎每次都有公務在身。故希望這次不是因為任何工作,而是單純的逃逸。訂了捷星 Jetstar 直飛名古屋的機票,出發前兩天上 Airbnb 找到房,就來了。

名古屋雖然也來過兩次,但比較起來在日本各大城市中,算是相對陌生的。出發前沒任何計畫,身上也沒帶多少錢,就是傻傻的飛來中部機場,再做打算。到了機場電車站,研究了一下購票機,直接不囉唆買了「名鐵」全線二日票,日幣 4,000 Yen,說便宜也不算太便宜,但看了一下名鐵路線圖,乖乖,基本是半部戰國史的範圍。原本打算乾脆待在民泊休息寫文想事情,但如果不把它坐穿也不划算。正好清晨抵達,但 Airbnb 訂的民泊也要下午才入住,所以就搭電車漫遊去了;當天去了岐阜城、犬山城,都是看了名鐵電車路線圖,臨時起意去的。

「名鐵」(名古屋鐵道)名鐵僅次於近鐵和東武,名列日本三大私鐵,營運路線總計近450公里。

但其實目的地不是重點,光是搭電車看風景就很開心了。我常想,總有一天漢字文化圈的人都要感謝日本,因為他們替這個圈子建立了一個典範,一個可以讓人思考的國度。如果要更仔細地說,則先撇開各種民族恩怨愛恨情仇,日本做為亞洲最早「近代化」的國家,自有不少建設經驗值得借鏡;在早年歷史的機遇中,又選擇了漢字做為通用文字,對於同屬漢字文化圈的各國,減少了一部分的學習障礙。二戰後的日本基本「非武裝化」,把經濟發展的成果都給了各類基礎建設,創造一個在生活上便利的國度。對旅人來說,至少光從軌道建設的成果就能深刻感受。

正如上述,在日本各大都市圈中,名古屋是我相對不熟悉的。這次短暫停留,對於城市本身還談不上什麼深入,但託了二日票的福,對於名鐵(名古屋鐵道)的營運範圍,算是有了大致的概念。下午一度還到書店,專程找和名鐵有關的書,趁機多了解。

名鐵僅次於近鐵和東武,名列日本三大私鐵,營運路線總計近 450 公里。這兩天搭著名鐵,途經的地區,住宅區基本都連成一氣,也讓我好奇名古屋週邊的人口數;一查才知道,雖然市區人口只有 231 萬,約與台北市人口相仿,但如果加上週邊延伸的「中京都會圈」,就超過千萬人口,大約是北北基桃的總和了。其實北北基桃未必不能視為一個都會區,but,就是這個 but,人家鐵道四通八達,but 北北基桃軌道長度加起來也不知道有多少。剛說名鐵有四百多公里,這還是不包括 JR 東海、近鐵、愛知環狀鐵道、名古屋市營地下鐵……等等的長度。(更新:屬於「中京圈」東海三縣——愛知、三重、岐阜的私鐵會社加起來,共有22家)

在整個都會區中,搭電車穿梭各大小城市,平穩舒適、班次密集,即使次級小站(如我曾去到的「岡崎公園前」),都還有 15 分一班的頻率。因為電車乘坐經驗佳,年輕妹子們就算穿浴衣或各種精緻打扮,都不至於狼狽折騰,全家親子出遊,也從容不迫。所以我不太會去與人辯論軌道建設之需要與否,只要到日本親身體驗再做省思即可。


Airbnb 與 Brutus 的封面

每次睡塌塌米,可能因為身體板直或距離床面較近或氣味等等緣故,總是覺得舒服得不想起身。又其實前夜名古屋下了驟雨,雨勢一度大到被吵醒一時無法入眠,只好開手機續重看喜愛的漫畫,又不知何時昏昏睡去,故早晨也有補眠之意義。這家叫做「眾人之家」的民泊在 Airbnb 上評價不錯,但大多提到隔音不好,其實它基本沒隔音,我住的這間甚至連鎖都沒有,只有拉門。對面住的白人 couple 一大早就逬逬蹦蹦,旁邊小巷路過的車速如果快一點,整棟房子還會震動。

可日本人的生活不就是這樣?正因為長久住在這種木造房子,又擠又狹窄又沒隔音,因而造就了輕手細腳含笑頷首的民族性,你當然可以說它虛偽,但這就是維持社會運作的基本條件。要不然同樣價格多一點,就可住到名古屋車站附近的名鐵 INN,這原是取決於一種選擇。

早晨和屋主閒聊,他的名字是 Koji,與「Cozy」諧音,他說想傳達給人的便是這有點慵懶隨興的感覺。兩夫妻和一歲半的小女兒(以及一隻愛撒嬌的三毛貓)住在這三層樓住宅的三樓,將剩下的空間規劃成四間房提供住宿。他提到自己做 Airbnb 已經 7 年了,以前是公寓形式,三年前才搬到現址。一邊經營有機農業選品商店,一邊出租民泊,還兼任足球教練,同時也熱衷於社區發展與地方創生的行動,和週邊地區(如岐阜市與岡崎市)的創業青年也有往來。我依著他推薦去了兩家咖啡館,氣氛都是一致的,如同民泊內到處都有的黑膠唱片之懷舊感。

他說,他當然能理解許多飯店業者反對開放民泊,但其實住飯店和住民泊的旅人,基本是不同的族群,例如他的地方雖然簡單,但提供的「服務」便是慵懶的氛圍(Cozy),這是車站前的平價連鎖飯店所無法提供的,而旅人則是各取所需。對於明年(2018)中即將開放的民泊,他也持保留態度,擔心太多人投入,反而容易泡沫化。

大叔今天什麼也沒帶,除了手機零錢卡片等隨身物,就是一張名鐵二日票,能這樣搭電車放空真是太好了(爆哭)。

「如果是因為政府將它合法認為有利可圖才去做,和你原本就真心想去提供一個空間與人交流,出發點是完全不同的。」他說了這麼一段很有哲理的話。包著尿布的小女兒在他腳邊戲耍著,貓早就不知道跑哪躲起來了。我喝著他的美味有機冰咖啡,細細品味著這番話,仍覺得這就是飯店無法提供的額外感受。

又,前晚大致翻看了(近日最熱門的以台灣為報導主題之)本期 BRUTUS 雜誌,果然選店取材相當厲害,兼顧經典與個性,甚至還有剛開不久的店。這些店我相信台灣的媒體也不是沒報導過,只是一放到 BRUTUS 的編輯與排版上,氣質就完全不同了(笑),但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「異文化的視角」這麼一件事,無論住民泊或做專題或論封面都是的。而且我們誤會 BRUTUS 了,它並非只對台南偏心,裡面其實還是有介紹到高雄,做為「台南的玄關口」,有兩頁篇幅。這也點出了高雄的特性,就應該是南台灣的入口城市。

至於那個封面引起的議論,其實並不是第一次。多年前 Lonely Planet 封面,用了一個貼滿小廣告的舊公寓門,洋人覺得很有台灣特色啊,可是嚴重傷害本島居民感情,還被迫換封面,當時就覺得這案例有點意思,思考過一輪了。從觀光的視角來看這事其實很單純,只要能夠吸引人家願意來就算成功,但你知道的,關於台灣這個概念,背後總有許多歷史認知的角力(好比說民國美學云云),事情便複雜了。我並不會覺得無聊,只是覺得無解,除非每個人腦袋都清楚在這文化背景中,哪些是主、哪些是客,這,還是留給專業人士去解答吧。


大叔昨天什麼也沒帶,除了手機零錢卡片等隨身物,就是一張名鐵二日票,能這樣搭電車放空真是太好了。感謝名鐵這兩天的照顧,相信我們一定還會再見面的。

 

【延伸閱讀】日本民宿(民泊):即將全面合法化 會否引發產業泡沫

更多關於 Airbnb 的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