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美味方丈記》名產無美食!?超乎預料美味的沖繩料理

誰說「名產無美食」?
人們對評價過高的名產總抱有過多期待,
實際嚐後才發現,沒有想像中好吃……
不過,真的是這樣嗎?

沖繩料理與中國文化的發展
有深厚的歷史淵源

深明大義後的舌尖記憶
不自覺的也變得美味起來。


文/陳舜臣、蔡錦墩 ;譯/李雨青

再次嚐到「福建口味」

正要出發前往沖繩時,剛好和剛結束沖繩旅遊的歷史學者 N 氏見面,「沖繩這個地方,酒難喝,東西也不好吃,酒吧的價格卻跟銀座沒兩樣。」

聽到如此評語的丈夫立刻想打退堂鼓,「我們要不要改變行程前往北海道好了?」

甚至說出了這般莫名奇妙的話。

「北海道是新開墾的地域,會有當地特有的傳統料理嗎?」

妻子提出異議。

「是這樣子嗎?」

的確幾乎沒有聽過「北海道料理」這樣的名稱。不論多麼美味的食物,大多是從別處傳入的料理,即便配合當地的風土民情而有所改變,依然稱不上是北海道的原創料理。

在這一點上,沖繩擁有悠久的王朝歷史與傳統。傳說,鎮西八郎為朝的遺孤被推舉登基,成為舜天王,這是發生在十二世紀的事,距今已過了相當漫長的時間。

沖繩料理─還是以擁有此一名號的料理為目標吧。

在飛機裡俯視窗外翡翠色的沖繩大海,打從心底認為,前往沖繩真的是選對了。就算酒和食物不美味,那又怎樣,人類可不是只為麵包而活的。

其實,我們必須好好感謝 N 氏。

因為他不停地強調沖繩的食物很難吃,我們也就抱持著這樣的心情上路了,換言之,沒有懷抱過多的期待。

「明明就還不錯啊。」

將沖繩料理放入口中,丈夫略感意外的如是說。

相信他是想到了「名產無美食」這句話才這麼說的。對於評價過高的名產,人們總是抱有過多的期待,等到實際入口之後,才發現根本沒有想像中的好吃。

「啊,又是福建的口味。」

在長崎說出的評語,妻子在那霸料亭「美榮」的榻榻米座上,又再說了一次。

「唐榮三十六姓,幾乎都是從福建來的啊。」

丈夫一臉「這裡可是我的地盤」的表情說道。


泡盛酒來自暹羅?

到明治時代為止,琉球王國都是一面臣服於薩摩島津藩,一面接受中國皇帝的冊封。在明代,只允許接受冊封的鄰國以臣屬身份與中國往來貿易。日本的足利義滿,也曾向明成祖寄送書信,並署名臣義滿。雖然此舉一度被後世的愛國者稱為國恥,但若不稱臣便無法與明進行貿易,也實屬無可奈何。

琉球也是如此接受中國冊封稱臣,進而與中國進行貿易。然而,其中的獲利卻被島津藩所吸收,這豈不像是為漁夫捉魚的鵜鶘一樣了嗎。琉球的歷史實在令人感到悲傷。

圖片來源:Joël Fukuzawa @ flickr, by CC0

話題岔開了。

在此說明一下三十六姓。依據時代的不同,沖繩對中國有時是五年一貢、有時則是三年二貢,儘管次數有所不同,但都是為了維持與中國的交易而持續進行。從中國前來的船舶、相關事務駐在人員則居住在那霸的久米村。雖然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三十六種姓氏之多,但這些人的確多是福建出身。因此和長崎一樣,沖繩與福建也有很深的淵源。

這三十六姓的人們居住的地方被稱為「唐營」,之後改稱「唐榮」。來自於此地的蔡溫,之後更當上了琉球王朝的宰相。

他們可謂是從先進之地移居而來的人們,對於沖繩的衣食住都帶來了莫大的影響。

「啊,這也好像台灣的米酒。」

將古酒泡盛放入口中,緩緩地飲下,丈夫充滿懷念地說道。

這種燒酌酒,口味的確和台灣稱為米酒的酒類十分相似。

據說沖繩的泡盛酒是來自於暹羅,實際上到底是怎麼樣呢?

過去,在琉球與暹羅的貿易項目中,有一項「香花白酒」,也許指的就是泡盛酒。

好酒,濃郁香醇。不過是濃度三十五度的烈酒,要好好注意飲用的量才行。

「N 先生一定是喝了日本酒!」

丈夫喝了日本酒後,敲了下膝蓋,恍然大悟。因為泡盛酒太烈,如果之後再喝日本酒,便會感到「酒好難喝」。沖繩沒有釀造日本酒,想必是因為不符合他們的口味吧。


與「豬耳朵」最契合

沖繩料理中大半都是豬肉,加上口味偏重,其配酒也是和泡盛這樣的烈酒較為契合。

如吃豬頭、羊尾之類,非燒酒不可。

袁枚在《隨園食單》的最後如此記述。

泡盛的下酒菜,多為「豬耳朵」,也就是「耳皮切片」,味道和泡盛酒特別契合。

圖片來源:Wikipedia, by CC0

將豬耳、豬頰肉烤過後清理乾淨,水煮後切片為長三公分、寬二公厘,再拌入花生醋、小黃瓜。

聽到是豬耳、豬頰的皮,相信很多人會覺得不舒服,這也無可厚非,再聽到是這些部位的切片,很多人更是心懷恐懼。

先別管食材為何,在不知道的情況下品嚐後,相信一定會說出:

「這很不錯啊。」

耳朵、臉頰,是豬肉中脂肪較少的部位,相信能夠符合日本人的喜好。中國在料理豬的頭部時,反而會小心翼翼不讓油份流失,就算以火烹煮,也會適時拿起鍋蓋,同樣是為了此一目的。

此外,「豬耳朵切片」十分有嚼勁,相信也能配合日本人重視氣氛、喜歡慢慢品味的心情。

雖說是切片,也是仔細洗淨後水煮約三十分鐘製成,千萬不用擔心衛生問題。

還有「豆腐糕」,這也是泡盛的下酒菜。是前述「醬豆腐」的一種,不過與中國的風味略有不同。鹹味不似中國的醬豆腐那般直接,而是較為樸實的口味。


 

本文摘自《美味方丈記》,陳舜臣、蔡錦墩 著,玉山社出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