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撫浪屏東》〈少年佳冬:塭仔的魚滷香氣與抒情記憶〉

你相信嗎?
我家後方就是無際的海洋。
晴朗時站在堤防上,
島嶼形狀盡收眼底……


 

清晨魚滷香,味蕾樂章

早餐飽足,對勞力盡出的工作份子特別重要。塭仔「鮪魚肉臊飯湯」堪稱一絕,小村莊中有五家小食店,各有風味,老一輩的稱之「鹹糜」,年輕人會稱「魚滷」或「飯湯」,通常可以「乾溼分離」,滷汁與飯的第一次密合,吃到魚鮮,半碗後,加入高湯則能綜合甘鹹,添點胡椒或五香,提引口感變化,對於出海或養殖魚業者是絕對首選。

SONY DSC

香氣四溢的深褐色魚滷

村裡的飯湯多用黃鰭鮪魚等炒製而成,搭配鹹菜或爆香的蝦米、炸酥的油蔥酥,都可以在你的口中演奏美妙樂章。有深厚醬香的搖滾樂,也有清雅鮮味的民謠曲。前者是「來好嬸」的好手藝,她說:「這沒啥!大家都會煮飯,用炒用滷,沒師父!我就煮來做生意,過去做工太苦,會驚!」來好嬸扛過水泥、做過漁工,有一天厭倦這樣的日子,開起早餐店,煮素菜與鮪魚肉臊飯湯,至1999年才交由媳婦蘇美淑經營。褐色魚滷是他們經典口感,口腔總是飽滿香氣,調劑著平凡日子。用金屬的堅持對待一鍋滷肉,如同她們直爽的生存告白。另一飯湯老攤是鄭秋英所負責的,她由六根村嫁進塭仔,由客庄進入河洛漁村,使飯湯變為不鹹不油的海口料理。婆婆每天到海邊撿拾漂流木,柴燒大灶,烹煮魚湯,多了客家味的油蔥酥,及臺式湯頭的芹和筍,從這碗飯湯感受和解共生,若一曲民謠,歌唱人間滋味。

SONY DSC

 

來好嬸的飯湯攤
屏東縣佳冬鄉塭豐村中興路280號

 

 

阿英漂流木古早味飯湯
屏東縣佳冬鄉塭豐村中興路89號

 

 

 


風災水淹樓,神明保庇

「咱宮廟的三媽真靈驗。記得八八風災彼時,大水淹來是透早,要不大家晚上睡得正好,誰也逃不了!」外公王心安指說著2009年莫拉克風災水淹樓層的事,彷彿仍歷歷在目。相信天助,也讓塭仔重新調整腳步。「塭仔的部份居民是在早期紅毛港遷村時,從『蚵仔寮』一帶搬過來的,村內老一輩的人都說那個地方叫做『姓王仔的』或是『蚵仔寮』,」又講到三香宮媽祖與蚵仔寮、旗津分別是同源的大媽與二媽。連結原鄉故里的信仰讓大家都很團結,每逢媽祖生或慈慧宮觀音佛祖聖誕無不扮仙獻戲,擺宴慶賀。

曾聽說一則關於塭仔地方產業轉型的傳說。本來有個龍穴,養殖業在這如魚得水,水居財,從事養殖業者都賺大錢成為富翁。人們因名利誘惑大肆挖掘魚塭,有次卻挖到由黑轉紅的土壤。血紅色的沙子據說是龍血,觀音佛祖乩童降下聖示要全莊吃齋三日,以化解此事。

塭仔在佳冬鄉十二村人口中數一數二,多是河洛人,早期種稻務農,近年才演變為漁業及養殖產業。以前這裡都是客家人所有的土地。他們賣掉田塭,栽培子弟讀書,讓孩子當醫生或老師。河洛人則多開發養蝦行業,直到那場風災,才讓人知道大自然是會反噬的。超抽地下水使土層下陷、海水倒灌,「塭子國小」成為全國地平面最低的學校。這裡的房子墊高地基,一樓也比常態矮半截。走筆至此,那天在自家門口坐水上摩托車的印象彷彿又回到眼前,風災多少都給我們了些災難的陰影。


老孩子樂園,塭豐社區

塭仔所指的是「塭豐」,有佳冬鄉最具規模的「塭豐社區發展協會」。長期投入人物力、美化環境、推廣社區特色、還設有關懷據點,供餐獨居老人或日托長者,辦有樂齡長青班手作藝文,更推廣合唱團與二胡班、不老劇團。參與社區服務的徐小姐說,「銀髮族」們來到這就是多活動、多思考,延續身體勞動的健康。藉由「午餐共食」促進人與人的交流,打造一家親的感覺。只是徐小姐自2012年4月服務至今,面對長者隨時間逝去,感嘆「人嘛!總會有這個階段的!」她帶著更大的動力,希望將銀髮福利做得更好,讓人感覺到溫馨,而不是一個人孤單寂寞,善始善終。

 

經歷地層下陷與風災後的塭豐村

經歷地層下陷與風災後的塭豐村

 

塭仔或塭豐,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家的庇護。沒有觀光錢潮的、名不經傳的河岸邊陲,小鎮沉默地開啟常民風味的魚滷鹹香。可能你記得新聞畫面的磅礡大水、呼天搶地,對於我們,牆上刻痕標記河口人在海平面下的心酸與無奈。有這麼一天路過塭仔,站在林邊溪畔看岸與岸的工廠煙囪或大廈高樓、在莊內買鹹鴨蛋或皮蛋,或者還會遇到老船手補破網的老手藝。如果能搭配鳳妞冷飲特調的親熬焦糖飲品,吃一碗你中意的飯湯,還有「陳丰以手做烘焙」不定時推出的乳酪蛋糕、節慶麵點、果醬小食……一個塭仔的溫情小散步,溫焙大城市所沒有的人親風土親。

 

塭豐社區發展協會
塭豐村塭田路190號
08-8665373

鳳妞冷飲
屏東縣佳冬鄉塭豐村中興路285號

陳丰以手做烘焙
a0925136580@gmail.com
0925136580 (預約製作)

 

撫浪屏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