板橋生活傳藝大宅,喚回消失的童年與手作記憶

想要體驗臺灣早期的傳統工藝與藝術,就要前往離北部最近的城市宜蘭,但來回近2小時的車程似乎又會讓人望之卻步,現在想要體驗傳統工藝不需要往返這麼遠的車程,可以在捷運新埔站,就可以感受到即將早期臺灣文化的民俗技藝。

達永真善美文教基金會,結合WaZai我知好生活,以「消失製造所」為名,擴大對"消失"的議題探討

透過創新建築的實驗,以「消失製造所」為名對"消失"的議題探討、喚回消失的童年與手作記憶;邀請全方位表演藝術工作者-郎祖筠,吳兆南相聲劇藝社團長-劉增鍇,透過相聲說唱藝術,點名慶典為生活帶來的儀式感;活動內容將安排民眾一起做藍染、花生龜等手作體驗課程,未來更不定期的會有活動課程!

走讀節慶,台灣常民生活文化復甦

你知道拜年時,要端出「生仁」、「炸棗」及「冬瓜糖」的意思嗎?現在的元宵節,是古人們的情人節嗎?剛過的清明節,紅龜粿和草仔粿的由來?傳統文化的力量,承載民族共同的歷史記憶和價值追求,有人就有了文化,文化反過來又要“化”人,影響人,塑造人,培養人。然而,城市發展越快,傳統文化消失的也越快!有多少上一代的習俗,在這一代與下一代的生活已不復見?

龍鳳堂餅舖結合系列課程教導糕與餅的故事

「消失製造所」著眼於城市快發展下,逐漸消失的民間習俗與生活文化。透過"慶典",群體生活的儀式感為主題,以人生六大喜事「呱呱落地時」、「金榜題名時」、「他鄉遇故知」、「久旱逢甘雨」、「凱旋歸來時」、「洞房花燭夜」,結合對應的常民技藝,打造時光逆旅的文化走廊;目前導入與指導單位包含:寶于藝術、龍鳳堂餅舖、藍染工坊、一間印刷行(造紙)、永茂工藝社等,其中已為現代人不可或缺的咖啡文化,也透過「達永食堂」化身古早味雜貨店形式,置入古早味的餐飲,作出新舊融合的另番奇妙感受;此外,由寶于藝術總監阮于恬以『精神不朽』為核心策展,呼應空間及相鄰佛寺語彙,特別邀請藝術家陳奕龍、方駿閔、許宸家,用當代藝術重新詮釋文化信仰之美,作品串連:造神、小神遊、以立體草書重新刻畫經典詩賦,讓觀者反思在消失製造所中會隨著時間消失的,和能永恆不朽的是什麼?不同區域的多感體驗,伴隨傳統技藝的温度與民俗的樂趣,讓文化傳承透過建築場域的浸淫,手作的參與,被看見,被關心,被延續。

柑仔店結合咖啡廳場景,產生古早味與現代情的有趣氛圍。

翻玩三合院,人文建築聚落,生活傳藝大宅院

此次選址於板橋,便在於板橋為新北首善之都,新與舊建築的共生、歷史與商業的共存,許多百年老店,保留了歷史文脈,但卻缺乏文化相關發展協會,讓商業發展之餘,也有城市文化的時代價值;「消失製造所」作為支持弱勢文化的據點,整體建築以三合院的空間意象作時下流行的翻玩設計:飛簷、圓柱、拱門、穿廊、窗花…,並以“埕”為空間核心,置入桃花樹主題樹,與2樓兩旁的樓台與空中露臺,演繹著城市文化的桃花源之夢,台上演戲的說唱逗趣,台下看戲的,仿彿走入時光之旅,聽著、想著上一代兒時單純的美好;隨著陽光灑落,人群的在這裡靜下心,見習文化,與周邊現代大樓古今遙相輝映,展現都會文化空間的另一美學風景!

是文化技藝,也是世代的記憶,製造不會消失的信念

誠如基金會董事長莊政儒所說:「生命本身就是一連串消失的過程,你我是經歷者,也可能就是那個製造者!每一個人、事、物的逝去,都是一種觀念喚醒、價值建立、生命認知…;不可諱言,因為失去,我們將重新面對,重新學習!」「消失製造所」正是透過"地域"、社區"、"空間"三個向度的交叉設定,以「地方共生」、「生活共存」、「建築共享」、「社區共學」四大面向切入,啟動人文建築的展演計畫,來到板橋的第二站,期許讓更多人了解這些傳統工藝的重要性及美學價值,增進民眾對生活智慧的認識,喚起共同關懷鄉土文化!

藍染課程了解傳統工藝的美學價值。

消失製造所
網址:https://bit.ly/3gbpkBT
地址:板橋文化路二段65號(新埔站5號出口200米,步行約3分鐘)
營業時間:10:00~21: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