該如何形容Sam,我想用一抹藍來形容。
多良看過去的那片海,深淺如同他豐富的情感波動,投射在芙瀨的每道料理之中。再次回到多良,總覺得天空與海洋的交界,變模糊了些,而和多良的距離,也更模糊了點。
「你就像一個觀光客,你應該在裡面卻不在。」Sam回想當時人生參加的第一場收穫祭,回到母親的排灣族部落,在金崙國中的操場邊站著,那種近鄉情卻的情感,觸動腦中的那座鈴,響起找尋自己的清脆聲響。
從小因為父母的工作,一家人跟著台灣的經濟脈動遷徙,隨著此起彼落的工地,見證許多城市的瞬息萬變,過於熟悉四衢八街的文化,卻從沒踏進父母親出生的那片土地。在學生時期,他理解到自己是台灣眾多族群中較少數的一群,而同志的身份,在當時更是為數不多,這些其實都足以構成壓力的因素,但真正讓他感到衝擊的是,發現自己與原生文化,居然存在如此遙遠的距離。
從三歲就離開部落的Sam,對部落幾乎沒有記憶,在城市生活了很長一段時間,提起兒時的一切,「長大之後才知道,原來那個時候很辛苦。」大概是如此的成長環境使他在職涯中十分順遂,但其中也曾經面對極大的碰撞,講起這段的一口哽咽,我終於明白何以能在道道餐點中,嚐到某種對於人生的堅持。
如果說讓他回到部落的契機,我認為是一種使命使然,並非那種補天浴日的意念,而是找回自己的平凡小事。芙瀨的每道菜,就是體現他想達成的某種圓滿。
金黃的金瓜餐包,旁邊搭上一盤刺蔥橄欖油。
餐包劃過一抹奶黃色彩,軟嫩不失嚼勁的口感,別忘了沾點刺蔥橄欖油,增添屬於部落的香氣。
食材由小農產地班上桌的時序沙拉,食材在廚師當天走進市場時,對上眼對上時就定了。
上頭用洛神蜜漬的苦茄,是已經去苦過的原住民傳統食材,甜蜜的滋味和苦茄特有的苦味,似乎是全心投入創業的意念,讓用餐者感受平凡卻又充滿情感的一道前菜。
而小米酒氣泡飲,這天正好我開車,只好錯過酒精帶來的微醺滋味。
薑黃喇葛,喇葛喇葛的發想來自於魯凱族的傳統食物,用荖葉取代原有的假酸漿葉,將原本被污名化卻有中藥材特性的荖葉,在料理中以不同的方式詮釋;用薑黃、白酒醃漬醬汁淋上的部落和牛——蝸牛,每口的清脆帶些許的酒香,氣味分明乾淨,又是一個傳統食物的變奏曲。
果香滿溢是夏果肋排的特色,先切一片原味,感受一下來自關山溫體豬熬過的自然果香。
上端座落的樹豆鳳梨醬,採用鹿野甜度破表的鳳梨,並結合乾燥後樹豆的調味,是另一種部落記憶。或是,沾一些刺蔥地瓜泥,感受辛香料的風味,也能沾點鹽巴加部落不可或缺的醃漬小辣椒,來點刺激。
山芙蓉佐鹿野新峰茶莊老欉的阿薩姆紅茶,是甜點來之前的序曲。
提拉小米酒蘇,將提拉米蘇內的白蘭地換成來自金崙部落中的vuvu阿金所釀的小米酒,Mascarpone起司穿插在咖啡微苦與酒甜之中,上端灑下細細布農族積極復育的油芒,每一口都能嚐盡部落的滋味。
裝盤的陶器皿,是拉勞蘭青年藝術家的傑作,和餐點融合在一起,這不只是單純的盛裝器皿,而是將文化以實體化的方式呈現。
這些餐點,來自部落推動自然農法的小農,從產地到餐桌,一目了然,透過這些部落作物,延伸出的教育意義,能讓來到芙瀨的每個人,體驗最實質的文化意義。
芙瀨,美好的意思,而多良這片淨水流過的土地,只要來訪一次,便回憶千百回。
>>>延伸閱讀:
山線之間,食尚之旅——部落食尚
>>>即時關注:
V’s假文青世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