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好的城市,不就是擁有讓人逃避的空間嗎


我認為可以逃避的途徑越多,社會就越是優良。


新天地:讓Y路裡的人掉入戀愛的空間

 

上一篇提到的「浪板巷」裡的咖啡吧台「つきなみ月浪」,只要五人就滿座了。咖啡三○○圓,咖哩等輕食每一道也只要五○○圓以內。雖然價格便宜,但因為房租低廉,所以老闆自己一人張羅似乎也還勉強撐得下去。自從有了「月浪」,我去大阪或京都市區的時候,越來越常路過出町柳的驗票口,特地到此喝一杯。垂掛在吧台內的咖啡券上,可以看到許多熟面孔的名字,像是附近的店家老闆或與惠文社素有往來的廠商等等。不由自主地,我腦中浮現出荷風所說的「只有該種族才能走的通道」。

 

tsukinami

喫茶つきなみ,一個偶然搭起來,誰都可以進來的放鬆空間。Photo by ikedahidenori、sofisli、nakagawakeita、 marico1116@instagram

 

留先生打造的「新天地」可不只是這樣而已。繼「浪板巷」之後,他還借用了後方的簡陋房屋,改裝成可出租的空間「出町柳文化中心」(通稱DBC)。雖然名字聽起來有模有樣,但走近一瞧,「館長」留先生的工作不過就是裝裝桌球台上的網子,或是一邊播放雷鬼音樂一邊逗弄小嬰兒罷了。見到這明顯與外界格格不入的場景,我哭笑不得,心想:「當作這裡是牙買加嗎?」然後取出冰箱裡的罐裝啤酒,把零錢投入館內的存錢筒(自己憑良心付錢)。瞥一眼白板上橫七豎八的手寫行事曆─「卡波耶拉教室」、「芬蘭留學生伊娜的偶像簽唱會」、「大學副教授主辦的野口五郎之夜」,這已經不是事事兼具、而是來者不拒了。附帶一提,租借費用是一小時五○○圓。

留先生說:「我希望這裡可以成為那種本地青少年來這邊打桌球,打著打著就陷入初戀的地方。」

巧合的是,DBC開幕的時候,左京區年輕人最常出沒的北白川複合式娛樂中心閉館了。在那間娛樂中心裡,不僅有棒球打擊場、撞球場、桌球台、投幣式電玩、咖啡區,連商店都很完備,卻在當時被改裝成大型連鎖超市。這麼一想,「能讓本地青少年陷入戀愛」的場所已經大幅減少了。購物的場所、唱KTV的地方、玩遊戲機的場所、拍大頭貼之處,這些分門別類的娛樂場所一間間地開設,但對KTV和大頭貼都沒興趣的年輕人究竟該何去何從?雖然偶爾會看到有人坐在河岸上喝啤酒,但那種互相禮讓、保持距離而坐的畫面,總令人覺得有點孤獨。儘管到處都充滿由公家機關營運、規矩一大堆的「多功能」空間,可是像DBC這種「無目的」空間卻寥寥無幾。

對於大學畢業沒有固定工作、還不想太快長大的年輕人來說,這裡應該多少可以為他們提供一些建立人脈的可能性吧。事實上,身為負責人的留先生說:「『EMUSICA』的大部分員工,都是原先經常出現在店面附近的年輕人,或是透過熟人介紹才決定採用的。」在單車出租的本業上,他是一個執掌大權的經營者,但在DBC和「浪板巷」,他卻明知不可為而為之,盡責地當一個小巷裡的製作人……也可能是我想太多了?

 

美好的都市要有讓人可以逃避的混沌空間:巷子,書店,或書裡面?

 

「我認為可以逃避的途徑越多,社會就越是優良。」(村上春樹、安西水丸合著,《村上朝日堂》)

如今已是世界級作家的村上春樹,在大學畢業後沒就業,而是寄居在學生時期共結連理的妻子家中,用僅有的存款開了一家爵士咖啡館。若照現在的租金來看,沒有工作經驗的年輕人恐怕很難在東京開店吧。既沒有錢也不想就業。這樣的人在不必依賴政府或稅金的情況下還能勉強營生的逃避途徑,或許正逐漸被堵塞起來。

於此同時,每當我踏入DBC或「浪板巷」時,卻總能感覺到原來人還可以這樣過、原來店還可以這樣經營。這不是嚮往也不是尊敬,而是一種嘴上苦笑著說「蠢死了」,肩膀卻不自覺放鬆力道的感覺。人一旦親眼目睹混沌,瞬間就會從社會常理中解放。不是只有賺錢或出名才是一間店存在的唯一意義,開放場地、為上門光顧的客人指引方向,也是店家能夠提供的價值之一。

以前,曾經有某雜誌向我提出採訪邀約,主題是「免錢的休閒好去處」。對方的說法是:「不用花錢就能在書店裡約會或站著看書」。這個理由令我心情有點複雜,但仔細想想,我自己也會沒事去書店逛逛,還常兩手空空地走出店門。況且我們店裡還提供免費報紙和傳單等周邊資訊,連藝廊的展覽都能免費參觀,所以惠文社確實也算是一個免錢的休閒好去處吧。

如今街上的書店因為過低的利潤而陸續倒閉,考量到現狀,未來的書店或許也能朝巷弄型的「無目的空間」發展出一條活路。多舉辦座談會、工作坊、讀書會等活動,人潮和資訊自然會逐漸集中。其實最近這幾年,出町柳附近的住商大樓裡,開了一間ZINE(編按:自製雜誌) 的專賣店「NOT PILLAR BOOKS」。

 

螢幕快照 2016-02-01 下午3.46.59

NOT PILLAR BOOKS官網

 

京阪三條站附近的巷弄深處,也開了一間藝術類舊書專賣店「books and Things」。如果想開一間和經銷商簽約合作的書店,必備的資金恐怕不是個人規模的小店負擔得起,既然如此,乾脆略過中盤商,直接以個人規模專營舊書或自費出版物,或許也是一種「逃避的途徑」吧。

書店原本就是對外開放的空間。若場地更加開放的話,自然就會形成讓各式人群聚集的混沌空間。一個地區,能夠有一間這種「讓當地青少年陷入初戀」,而不純粹以購物為目的、有如新天地般的書店,或許是件不錯的事。

你覺得呢?

(主圖取自Penn Japanese Colleciton@Flickr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