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台⾸創3D互動式移⼯攝影展閉展倒數3天!
長期致⼒於移⼯教育的公益團體One Forty推出「1/40“ 立體攝影展」,⾄今已吸引超越13,000⼈次觀展,⾳樂⼈許常德也⼤⼒讚賞。
整場以「立體」為概念,透過3D環景、豐富的視覺與聽覺媒材,邀請觀眾透過移⼯的角度,走入他們的⽣命,進⽽翻轉刻板印象,看⾒移⼯在「勞動⼒」以外不同的生活。自開展受到觀展者熱烈好評,透過移⼯的攝影作品,讓⼤眾看⾒這塊⼟地的多元樣貌。
攝影⾸獎〈休息時間 Breaktime〉 Mark Christian E. Cypres
「我很喜歡拍路上的⼈,捕捉他們做著各⾃的事。我尤其著迷於獨⾃⼀⼈的⾝影,或許因為 我喜歡獨處,拍攝這樣的⼈物,更能投射我⾃⼰的感受。」
![](https://pantravel.life/wp-content/uploads/2021/07/圖說-1_「無論生活或工作有多麼艱難,都要堅強下去」-Mark-Christian-E.-Cypres-1024x678.jpg)
攝影對你來說是什麼呢?
我剛開始接觸攝影是⾼中畢業之後,當時有⼀個朋友在做婚禮攝影,我發現我蠻嚮往那樣的⼯作,因此開始摸索怎麼拍照、上YouTube看各種教學影片。後來,攝影漸漸變成我的興趣,我曾嘗試騎單⾞等興趣,但最後發現,我根本離不開攝影,「我想攝影就是我的⽣命吧!」
什麼時候會特別想拍照呢?
⼀個⼈在台灣⼯作,難免有挫折的時候。⾯對這種情緒,我就出⾨拍照,走到哪裡拍到哪裡,時常拍上千張照片,但可能最後滿意的只有⼀兩張。
想透過〈休息時間 Breaktime〉訴說什麼故事?
〈休息時間 Breaktime〉是在公司的儲藏空間拍攝的。每次看著箱⼦被疊得很整⿑,都會很有感觸,因為這樣重複性的動作,很能代表移⼯在台灣每⼀天的⼯作。在拍攝當下,我架了⼿電筒、設定相機的快⾨計時,跑進畫⾯裡當模特兒。結果意外的呈現了⾃⼰的故事!我喜歡利⽤午休時間,在安靜的儲藏室與家⼈聯繫。這不僅是獲得能量的⽅式,也是提醒著我,無論⽣活或⼯作有多麼艱難,都要堅強下去。
第⼆名 〈⺟親 INA〉Marino D. Camello
「攝影不只是興趣,也影響了我的⼈⽣。現在,只要我覺得孤單,我就會去看之前拍過的照片,思考下⼀次要去哪邊旅⾏。這讓我有動⼒繼續⽣活、繼續前進,前往下⼀個旅程。」
![](https://pantravel.life/wp-content/uploads/2021/07/截圖-2021-07-08-下午12.31.47-820x1024.png)
你從哪時候開始接觸攝影的呢?
我很喜歡接近⼤⾃然、到⼾外旅⾏,喜歡透過拍照,記錄旅途中的種種畫⾯。來到台灣之後,我也常在休假時間,到郊外、海邊走走,得到⼀些療癒。
在台灣的⼀些景點,我常常看到遊客⽤單眼相機拍照。我很羨慕,很想⽤那樣的鏡頭,留下更美麗的回憶。從那之後,我就努⼒存錢買⼀台單眼相機,也開始認真地學習各種攝影技術。2015年8⽉,我終於買了⼀台 Nikon D5300。現在,只要不帶相機出⾨,我總會覺得好像少了什麼。
想透過〈⺟親 INA〉訴說什麼故事?
這張照片,不只獻給我的⺟親,也想獻給所有台灣移⼯們的⺟親。我將它取名「⺟親」,因為我感覺照片中的女⼈,讓我想起遠在菲律賓的年邁⺟親。我離開家鄉時,她還有⾜夠的體⼒和精⼒。然⽽,現在每當我和她說話時,發現她的⾯容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衰老。我會努⼒⼯作,希望⺟親能活得更久、更健康。總有⼀天,我回到家,會對她說:「我的⺟親,我回來了。」
攝影第三名〈信仰 Belief〉 Belinda Oligario
「台灣不僅接受和承認其他移⼯的宗教信仰,還⿎勵他們踐⾏,這實在很令⼈感動。」
![](https://pantravel.life/wp-content/uploads/2021/07/第三名_Belinda-Oligario_菲律賓-1024x628.png)
可以跟我們分享拍攝這張照片的契機嗎?
五年前我在台灣參加⼀場菲律賓女⼦籃球比賽。平常⼤家在⼯作、沒有時間練習,到比賽當天才第⼀次⾒到隊友。雖然沒有贏得比賽,但跟隊友Marinel變成好朋友。今(2021)年初,她的女兒滿周歲,在台北聖多福天主堂受洗。Marinel知道我最近在學攝影,請我幫忙記錄受洗儀式。
在台灣紀錄受洗儀式對你的意義是什麼?
在菲律賓,⼤多數的⼈都信奉天主教。⽽周歲嬰兒的受洗,在羅⾺天主教⽂化當中,是非常盛⼤的活動,家長們都會在這⼀天宴客慶祝,幾乎像是聖誕節⼀樣。
⽽台灣不僅接受和承認其他移⼯的宗教信仰,還⿎勵他們踐⾏,這實在很令⼈感動。作為⼀個虔誠的天主教徒,即使不在家鄉,我也擁有去教堂參加宗教儀式的⾃由,這讓我感到非常⾼興,無論我走到哪裡,我對上帝的信仰永遠都是⼀樣的。
網路社群迴響最佳圖輯
〈老的學⼠〉-台灣是移⼯的「夢想實現之地」
「也許對於許多⼈來說,成為學⼠不是⼀個夢想。但對於來⾃經濟平庸家庭的我來說,是需要很多奮⾾和犧牲的事情。」Kartini Dewi
![](https://pantravel.life/wp-content/uploads/2021/07/截圖-2021-07-08-下午12.35.16-682x1024.png)
「我是個擁有夢想,但因缺乏資源,⽽難以實現夢想的移⼯之⼀。我想透過這張照片,向有夢想的⼈說,⼀定要保持堅強並努⼒實現⾃⼰的⽬標。因為在這個世界上,沒有任何事是不可能的。即使你會跌倒很多次,只需要嘗試開始再走⼀次,終究會成功。」
〈讓我緊握你的⼿〉-祈禱之地
「在⼀切太晚之前,我⼀定會回到家鄉,再次緊握奶奶的⼿。」來自Belinda Oligario
![](https://pantravel.life/wp-content/uploads/2021/07/截圖-2021-07-08-下午12.38.47-1024x577.png)
「這讓我想起,7年前,我第⼀次⾶往台灣時,我奶奶對我說,妳⼀個⼈過去要好好地照顧⾃⼰,我會⼀直為妳祈禱的。 這句話只是⼀個簡單的提醒,卻是如此深刻。」
〈有時狀態不好也沒關係〉-成長之地
「是時候輪到我來照顧他們、寵愛他們,並給予他們應得的愛」來自Belinda
![](https://pantravel.life/wp-content/uploads/2021/07/截圖-2021-07-08-下午12.36.25-1024x732.png)
「我曾經是個被阿公、阿嬤寵愛的孫女。我來到台灣後發覺很少有機會跟他們相處,他們不再年輕,也無法再照顧我,我感到很難過。」
〈 旅程 〉-追逐之地
「當我們越過茂密的森林和陡峭的⼭坡後,才能代表⾃⼰成功地結束這趟旅程。」來自Marino D. Camell
![](https://pantravel.life/wp-content/uploads/2021/07/佳作_Marino-D.-Camello_菲律賓-683x1024.png)
「移⼯們努⼒地在追求⾃⼰的夢想,我們的⽣活並不像他⼈想像的享受。就像攀登看似沒有終點的⼭脈⼀樣,我們也得流汗,才能成功攻頂。由於沒有簡單的路徑,所以我們的⼈⽣可以比喻成在漫長⽽曲折的道路上⾏駛。」
〈影⼦〉-孤獨之地
「因為我知道命運將引導我前進,每當⾏走⼀步,影⼦都陪伴著我。」Marino D. Camello
![](https://pantravel.life/wp-content/uploads/2021/07/截圖-2021-07-08-下午12.51.17-828x1024.png)
「就像曾經的我⼀樣,在異鄉沒有⼈陪伴,距離家⼈、朋友很遙遠。從夜晚到清晨,無論去哪都只有⼀個⼈,但我並沒有感到孤獨或緊張。因為我知道命運將引導我前進,每當⾏走⼀步,影⼦都陪伴著我。」Marino D. Camello。
〈像是幸運對著我微笑〉-美麗之地
「我以我的攝影機、⽤我全部的能⼒、技術來紀錄這個美妙的畫⾯、瞬間。經過努⼒與不放棄,我終於能達成我所想要的。」Quách Công Cường
![](https://pantravel.life/wp-content/uploads/2021/07/佳作_Quách-Công-Cường2_越南-1024x465.jpeg)
「為了想紀錄採茶⼈在雲霧繚繞的茶⼭上的畫⾯,只要遇到休假我就騎著機⾞騎了將近100公⾥,有很多次我都沒看到,彷彿幸運不對著我微笑。終於到某⼀天,幸運對我微笑了。」
〈松⼭慈佑宮的建築〉-⽂化之地
「我對這座寺廟建築的建築設計感到驚訝,尤其是它精美⽽細緻的雕刻。」Sidik
![](https://pantravel.life/wp-content/uploads/2021/07/截圖-2021-07-08-下午12.48.05-686x1024.png)
「這座寺廟建築的獨特之處是在於它的位置,在台北市的松⼭、饒河夜市的隔壁。」
關於2021 One-Forty 年度倡議⾏動
四⼗分之⼀的時刻,是One-Forty(社團法⼈台灣四⼗分之⼀移⼯教育⽂化協會)成立五年來最⼤規模的倡議計畫,也是台灣⼈與東南亞移⼯共同參與的公益⾏動。希望能⽤多元的形式和活動,讓⼤眾看⾒東南亞移⼯「⼯作」之外更立體的⾝份。系列活動安排了移⼯搖滾樂團Uni Band演唱、移⼯藝術時尚走秀、移⼯⼩說家Umy分享如何持續走在實踐夢想的路上。
壓軸活動「1/40“立體攝影展」以3D互動式線上展廳,從全台灣各地1000件移⼯攝影投稿,精選出30幅作品,⽤立體視⾓看⾒鏡頭後「不⼀樣」的移⼯⼈⽣故事。
報導來源:One-Forty提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