聞聲救苦,誓願溫柔的人間119:觀音


據說人一生至少要拜一次觀音。
你拜過觀音菩薩了嗎?


文/徐欣宇(政大歷史所碩士,『故事』網站特約作者及特聘講師)

當我們虔誠而熱切地向觀音祈求的同時,對觀音又了解多少呢?現在的觀音是以慈悲的女性面貌出現,但是綜觀歷史上的觀音,最早的觀音是有小鬍子的,因為他原本是男的。

◎觀音原來是男性?他是什麼人?

11世紀的水月觀音座像。(維基公用圖片)

11世紀的水月觀音座像。(維基公用圖片)

話說古印度一位轉輪聖王的兒子,名叫不眗。他生來慈悲,因為感受到世間信眾種種的苦痛,想普渡眾生,於是對佛祖說:「如果人們遇到危難困苦時,能誦念我的名字,我能聽見看到,就可以去解救他們。」佛祖因此給予他一個名號,稱做「觀世音」,意思是能聽見,能看到世人的呼救之音。就像現代人打119求救一樣。人們可以誦唸觀世音的名號來祈求協助,這也是現在大家常在街道巷弄中到處看到「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」標語的由來。

而之所以也稱為觀音,是因為到了唐朝,要避太宗李世民的名諱,才將「觀世音」改稱為「觀音」。

圓潤的女相觀音(維基公用圖片)

圓潤的女相觀音(維基公用圖片)

觀音形象從嚴肅到端莊華貴都有,也會依時代審美觀而變化。唐代觀音臉龐豐腴,因為唐代人喜歡圓潤一點的體態。宋代,女性信徒跟女尼眾多,佛教與道教融合,觀音信仰則更加多元化,為了表彰觀音的慈悲性質,變成女子之相,以嫻淑端莊的形象出現。有手持魚籃的魚籃觀音、拿著淨瓶或楊柳的觀音、送子觀音以及千手千眼觀音等。因為觀音為拯救世間疾苦,可以化身千萬,所以佛教觀音菩薩變成女性也不稀奇了。

◎觀音為了度化世人,心思也真是使盡了呀~

而女性觀音的故事也在民間流傳,據說某日,在市場出現一位絕世美女,表示願意嫁給可以在三天內熟背《妙法蓮華經》的人。眾多單身漢為了把正妹娶回家,努力背誦經文,但就跟臨時抱佛腳的學生一樣,背不起來。正當大家以為沒人做到這件事的時候,有一位馬姓少年表示他三天不睡,把整部經文背完了。最後他十分高興的將美女娶回,但剛到家美女就病逝了。馬先生很難過,在辦理喪事的時候,美女遺體突然消失,只留下一張觀音菩薩的畫像!馬先生大澈大悟,想起自己熱愛打獵,殘殺動物,自此以後開始修行,當地民眾受到感召,一同虔誠信仰。

◎觀音信仰在臺灣的變化

觀音崇拜者日多,明末清初漢人大量到台灣移墾,將觀音信仰帶入台灣,而在台灣常看到的觀音菩薩,主要有兩種:(1)佛菩薩:也就是佛教的觀世音菩薩。(2)民間信仰的觀音媽(又稱做觀音大士)。

在台灣,觀音菩薩的慈母形象非常顯著,主要是信仰「觀音媽」。早期移民生活窮困,居所不定,大多將神明香火放置在田寮或是居室當中祭拜,這便是一般台灣的家庭,設有神龕祭拜的起源,除了祭祀祖先之外,也祭祀神明,家中常祭祀的神明當中,也有媽祖。

乾隆以後,民眾經濟狀況改善,居住於固定的村落,信眾希望神明也能定居下來,保護在地信眾,就由附近居民集資興建地方公廟,這些廟宇大多稱為「巖仔」,是地方信仰的中心。不少祭拜觀音的巖仔附有納骨塔,主要是認為觀世音菩薩以慈悲心著稱,在中元節時,也會負責救渡、布施流浪在陽間的亡魂,因此家屬藉由將死者亡靈寄於塔中,期望觀音菩薩引領亡者到另一個世界。

【去哪裡拜見觀音呢?】

☸當然大家耳熟能詳的就是龍山寺了!

其實,台灣共有五座龍山寺,都是清代年間建成的,由北而南,依序為淡水龍山寺、萬華龍山寺、鹿港龍山寺、台南龍山寺及鳳山龍山寺。

howard_chang

艋舺龍山寺(howard_chang@Flickr)

其中最有名的是艋舺龍山寺,這是一座展現觀音慈悲的廟宇。廟宇後殿和左、右翼殿,另外供奉各方神佛,因此有人說龍山寺是「眾神的聚會所」,裡面有月老、文昌帝君、華陀、註生娘娘,大家可以依照個人所需,祈求神明。不管是焦急的考生、為病所苦的信眾、尋求對象的阿宅、還是迷途的旅人,都可以在此尋求庇佑。

銅雕龍柱。(圖片來自艋舺龍山寺官網)

銅雕龍柱。(圖片來自艋舺龍山寺官網)

既然來了,也可以順便去看看三川殿的銅鑄蟠龍檐柱,那是全台灣唯一的銅鑄龍柱,銅龍靜靜的纏繞著銅柱,守護著龍山寺。有空的話,不妨抬頭看看屋頂上的龍、鳳、麒麟等神獸,活靈活現,非常可愛。

離開台北的話,還可以:

☸去台中清水紫雲巖,那裡祭拜著少見的黑面觀音大士。這裡有部落客壯壯的遊記,圖片又多又美,完整記錄了各種廟宇建築的美麗細節。

☸以及台中北屯松竹寺,莊嚴肅穆,聽聽流水觀音的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