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旅行長專欄】墾丁旅遊貴,民宿舊法規,究竟如何解?

因為網路而引發的旅宿業
以及整個旅遊產業之「去中間化」正在發生
精緻高價有特色的觀光飯店或奢華旅店
與平價、符合共享經濟原理
適合青年返鄉或創業的小型旅宿或青旅
加上有特色的深度在地小旅行
正站在 M 型的兩端
業者該如何面對?


前天應邀到台南參加一場「新旅創.在地新希望 法規調適協調會」,因為主要是針對民宿相關的法規探討,主辦單位邀請的,主要是南部的小型民宿或青旅業者(簡單地說多半非法),但也有遠道來自宜蘭和中部的在地小旅行業者參加。

會中聽到許多在地業者的觀點,原本就諸多感觸,正待沉澱之後寫文分享,結果陸續又看到「【民宿藏危機】CNN 評選台灣 10 大民宿 9 家違法」、「墾丁遊客『雪崩跌』上半年少 133 萬人」等新聞,以及一些網路意見領袖出來發聲,認為墾丁旅遊費用高昂嚇跑旅客等等。一時之間,近期關注的議題彷彿同時爆發,百感交集,遂只能以條列的方式,試著說一下自己的觀察與感想:

一,有許多小型民宿或青旅業者,目前身份都不合法。如果見過或聽過他們,就會知道有許多人和所謂的「鑽法律漏洞以營利」的印象相去甚遠,都是一些良善、熱血,想要開創新局,想要與人互動,想要介紹台灣給世界的熱血青年(以及中年)。但因為法規之老舊與僵化,他們時常面臨被檢舉和罰款的狀態,真心換絕情,苦苦支撐,並可能在很短時間內便無以為繼。

二,有不少合法飯店、旅館或民宿業者,也面臨業績急速下滑的狀況,因此對於以上這些所謂非法業者,或類似 Airbnb 等平台的態度,可以想見是並不友善的。問題是,妖魔化這些平台或小業者,會不會有助於自身業績的提昇?顯然不見得,因為重點在於越來越多旅人不想住飯店(即使住飯店,挑的可能也是新穎平價的商務旅店)。在台灣缺乏 A 級景點或特色景點的狀態下,原本旅宿可以成為一種特色或目的地,「為了一間房,造訪一座城」,結果這些旅人喜歡的房,如果都不合法,因為被重罰而經營不下去,最終五敗俱傷(國家、商家、合法、非法、旅人)。

三,這個時間點出現墾丁的觀光業「雪崩式」下滑的報導,無法令人不聯想到議題操作,反正只要「陸客團銳減、政府實施一例一休、年金改革等因素衝擊,加上新南向政策」等等,業者就是坐吃山空,喝西北風。可是沒想到這樣的議題操作,基本是七傷拳的路數,而且甚至是「傷敵三分,傷己七分」。現在社會輿論群情激憤,覺得墾丁那麼貴誰要去,結果合法旅宿業者又要忙著出來聲明,但以目前所見,聲明內容不脫把上述政黑模式拿出來再說一遍,於事無補。我個人的看法,如果用出國最便宜的選項,和墾丁最貴的方案來相比,其實是有失公允的;但重點還是「找到旅客為什麼要來墾丁的理由」,這才是在地業者應該思考的

四,各位有沒有發現,業者怪政府,合法怪非法,消費者怪業者,怪來怪去,結果到最後沒人有辦法,沒人有好處,因為你的敵人根本就不是對方,而是網路帶來的典範轉移與產業革命。有許多法規都是「前網路時代」訂定的,結果根本跟不上趨勢發展,又因礙於業者或社會壓力,不敢開放或修法。公務員長期以來「防弊」重於「興利」,依然趕不上時代的變化。有許多民眾也被輿論帶風向,一昧覺得「非法」就是黑心,或把「日租套房」和共享平台畫上等號,這些都是昧於世界越來越分眾、消費者需求越來越細膩,必須針對各種不同個案,研擬出適合的法規(例如青年旅社或共享平台便沒有各自適用的方案等等)等等。一句話,不是人家不願意守法,是目前根本無適當的法可守。

五,據我的觀察體會,因為網路而引發的旅宿業以及整個旅遊產業之「去中間化」正在發生,精緻高價有特色的觀光飯店或奢華旅店,以及平價、符合共享經濟原理、適合青年返鄉或創業的小型旅宿或青旅、有特色的深度在地小旅行,正站在 M 型的兩端,真心建議,合法民宿業者要慎思明辨,不要選錯邊站

以上的這些雜感,雖然主要是在與民宿或旅宿相關的議題,但擴大來看,和地方觀光發展是否找到正確的方向,也有剪不斷理還亂的諸多脈絡關係,留待更細膩地思維辯證與實際案例來佐證。追根究底,這不僅是個消費或產業議題,更關係著如何為各地觀光甚至為整個台灣找到新的品牌形象(Rebranding Taiwan),值得所有人一起來集思廣益,也將是我持續關注的議題。

【延伸閱讀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