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旅飯問】:《淡淡》,溝通和傾聽淡水的深深努力


紀錄淡水是田野調查研究室成立的宗旨,
從一開始的人物誌,
主題式的紀錄片,
以及今年初出刊的《淡淡》,
我們一直紀錄活生生的淡水。


一、由「田野調查研究室」編輯的《淡淡》主題意識非常強烈,很精彩!從1994年淡水田野調查研究室開始,陸續以人物志、沿革志、廟宇志的角度,結合風土和歷史,來紀錄淡水。可以自我介紹一下《淡淡》嗎?關於你們的過去和你們想做的?

紀錄淡水是田野調查研究室成立的宗旨,從一開始的人物誌,主題式的紀錄片,以及今年初出刊的《淡淡》,20年來即使成員更迭,我們一直紀錄活生生的淡水。變換的只是媒介,希望透過實體的刊物,讓更多人可以看見這樣的淡水。

田野調查研究室創立1994年,一開始就是認為淡江大學身為淡水的大專院校,應該紀錄地方。從那年開始「淡水地區人物誌」的調查工作,訪問了地方的文史工作者、畫家或傳統產業的代表人物。不過人物誌在2004年以麥田出版的《淡水生活風情》作結。同時在1996年開始拍攝紀錄片,每年(或每兩年)擇定不同的主題,相較於人物誌,將淡水以不同的面向展開來。

但這麼長久的成果,只會在發表會一天展現,隨即製成一片片的光碟堆放在書櫃之中,所以從去年開始一直在思考,要如何與淡水地方有更廣的接觸?因此出現了《淡淡》。

二、到目前為止,出了幾期?曾經報導過哪些專題?哪一個專題或文章最受歡迎?

從去年九月開始組織,第一期以「淡水夜生活」作為封面故事的主題,第二期則是「淡水加工罐頭」。

選擇夜生活作為首發,考量到軟性的議題比較容易被接受,吃喝玩樂的主題也比較多人感興趣,但我們仍然在裡面偷偷加入了娛樂之外的「夜生活」。說到夜生活三個字,很可能立刻想去哪裡玩?哪裡好吃?我們依照時序,進入了晚間十一點,有的人可能吃宵夜,或在岸邊釣魚、喝酒,但是除了娛樂,晚上還能做什麼?白天的生活,其實是部分人犧牲自己的夜晚去安排的,當有人正要開始燦爛的夜晚,有的人才拖著疲倦的步伐下班,也有人開始工作運貨,維持白天的生活機能。

而淡水加工罐頭,是希望在娛樂性質之外,再加入一些OO的東西,透過電影、文學、繪畫這些作品,淡水會被怎麼樣呈現?而建築、地圖裡的淡水是什麼面貌?簡單來說,這些作品裡的淡水經過創作者加工,有讀者可能會產生共鳴,也可能得到新的體驗。

三、你們認為希望對話的對象是誰?目前有達到這個目標嗎?又,曾經從讀者那邊收到讓你們覺得最有意義的回饋是?

一位地方上的文史工作者對我們說,淡水充滿租界。當你打算到淡水而上網搜索時,你會看見老街、漁人碼頭的遊記,但是當淡水的居民從那條老街撤離,漁人將一部分的碼頭讓給了觀光客,甚至是來來去去的大學生,這些地方還在淡水人的生活中嗎?身為這位文史工作者口中的「租界區居民」之一,我們希望理解這個在生命中佔有一席之地的小鎮,我們想要與關注淡水的人對話,可能是喜歡淡水的外地人,也可能是初來乍到的新住民,或者深愛這片土地的在地人。

過去淡水也曾有兩份刊物,鎮公所的《金色淡水》與滬尾文史工作室的《滬尾街》,我們踩在前人的步伐上,從過去的文字與影像甚至是口述中獲取資訊,某種程度而言,《淡淡》是在向這些前輩們致敬,我們也跟那些信賴田調20年來建立成果的地方人士聯繫,這都是我們重要的讀者。由於《淡淡》還是一份很年輕的刊物,成員們也都還是學生,這些前輩們或許也抱持著鼓勵的心態,反饋都還不錯,也有寄放的商家擔心我們印務費高昂,勸說我們儘早販售《淡淡》。

四、(很俗氣或老套地)想知道你們希望實現的目標或夢想是什麼?

全國性議題像是廢核、死刑這些,無論是紙媒、網路或是電視都有一定的能見度及傳播率,在報社裁撤地方記者的這個時代,我們認為地方性的議題也需要有人去經營,相信新竹、蘭嶼還有其他各個地方的年輕人也是抱持這樣的想法辦刊物。

地方的樣貌非常豐富,對於淡水的想像,如果只是要求跟市區一樣的開發,忽略最貼近自己的生活環境,其實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,所以我們想做的,就是講故事,讓讀者看到之後想去了解這個地方,或把自己知道的故事也講出來,認識身邊的事情有著什麼樣的價值。

當大家願意理解這個地方,願意去傾聽別人的故事,我們站在同一片土地上,用共同的語言溝通,發開與環境保護也未必要站在對立面。

 

✁✁✁

《淡淡》
2016年~
季刊。
索取地點請見田野調查研究室

延伸閱讀:
《淡淡》在地自選|
回頭:淡水之水,水源地的故事